优秀校友事迹风采(二十五)—2014届毕业生丁灯
格物致知践初心:一位化工校友的科研攀登与社会担当
——化学与化工学院2014届毕业生 丁 灯
丁灯,男,麻城人,现任武汉轻工大学教师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院长助理。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科技副区长,省楚天学者计划“楚天学子”人才,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,校立杰青。从黄冈师范学院学子到武汉轻工大学化环学院教师,从科研工作者到省级科技人才。从黄冈师院的实验室到武汉轻工大学的讲台,从科研工作者到省级科技人才,丁灯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学子到学者的蜕变。他以育人实践诠释师范生的初心;科技知识助力经济发展,以社会服务彰显责任担当。一路走来,用行动诠释着“尚师表、勇担当、秉诚朴、图自强”为核心的黄师精神,以厚德、博学、力行、致远”的校训时刻鞭策自己砥砺前行。
育人实践:从课堂到人生导师
作为高校教师,丁灯始终将育人放在首位。教育工作中,他延续着黄冈师院“严谨治学” 的优良传统。担任班主任期间,通过 “特殊班会” 引导学生规划未来,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考研、就业经验,帮助学生明确方向。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,带领研究生团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,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学术素养。在他的指导下,多名学生在学术科研竞赛中获奖6次,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、省级创新创业项目3项,班级多名同学通过考研进入985、211深造。教育工作中,延续着黄冈师院“严谨治学” 的优良传统。丁灯深知教育的温度在于言传身教。他常以自身经历勉励学生:“选择道路很多,但做好规划才能不迷路。” 这种将知识传授与人生指导相结合的教学理念,让他成为学生心中的 “灯塔”。
在校工作期间,他先后获得学校“金龙鱼青年教师奖”、“武汉轻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” 、“武汉轻工大学优秀工会干部”、“武汉轻工大学第一期新时代年轻干部读书班优秀学员”,其抗疫事迹被人民网报道。
学术攀登:从黄师到国际舞台
丁灯的科研之路始于黄师化工学院的实验平台、导师的悉心指导。黄师求学期间科研实验启蒙了他对新材料的探索,2014年进入武汉大学硕博连读正式开始了纳米新材料研究,2018年-202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博士联合培养学习2年,师从Prof. Nosang Myung and 殷亚东。2020年回国后就职于武汉轻工大学, 聚焦秸秆与MOFs等多孔纳米功能材料设计制备及其应用开发研究。作为“秸秆源化工新材料团队” 核心成员,他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的SCI 论文 20 余篇,被Nature、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、Journal of Catalysis、ACS Nano、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权威期刊收录。目前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,湖北省人才计划项目1项,ESI学科建设重点项目3项,武汉轻工大学校立杰青项目1项,国外专家来校讲学专项基金1项,多项横向基金项目研究,科研总经费200余万元。在学术交流中,丁灯始终保持开放视野,他多次受邀参加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等高端论坛,与院士、专家学者深入探讨行业前沿。
2024 年,他凭借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,荣获 “湖北省化学化工青年创新奖”,成为全省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标杆。
社会担当:从科研到服务地方
丁灯积极践行高校服务社会的使命。作为湖北省科技特派员,他牵头建立工作站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助力企业发展。期间他的科研成果例如秸秆源化工材料的开发,为企业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。2023 年,作为科技工作者,受省委组织部委派到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任副区长,协助负责科技工业、教育、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工作。期间,对区内企业多次走访,了解企业需求、为企业在技改、扩建等方面提供融资渠道等帮扶政策。同时,积极搭建政企校沟通桥梁,积极推动区政府与武汉高校在科技人才、教育、工作就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。邀请高校专家在猇亭区交流考察,促进区政府与武汉轻工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;多次带领宜昌市猇亭区 20 余家重点企业与高校开展人才合作交流,并组织企业参与校园招聘会,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人才。
这种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 的精神,源自他对母校 “服务地方” 理念的传承。在黄冈师范学院求学期间,他便深受 “扎根基层、服务社会” 校风的影响,如今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。
个人简介:https://hhxy.whpu.edu.cn/info/1025/1253.htm
ResearchGate: 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profile/Deng-Ding
Google: https://scholar.google.com.hk/citations?user=6tzimrkAAAAJ&hl=zh-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