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秀校友事迹风采(二十六)—2014届毕业生毕诚
深耕沃土写春秋:记黄冈师范学院校友毕诚的乡村振兴之路
——化学与化工学院2014届毕业生 毕诚
在鄂东浠水的广袤田野上,有这样一位特殊的“新农人”:他带着实验室的烧杯与试管里的智慧,把城市写字楼的蓝图绘进了乡土;他让堆积成山的畜禽粪污变成“黑色黄金”,让废弃菌棒长出“绿色希望”。他就是黄冈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2014届毕业生毕诚,湖北九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,一位用科技为乡村“施肥”、用初心为乡亲“筑梦”的青年先锋。从“城市白领”到“田间创客”,从“化学高材生”到“振兴领路人”,他用8年时光书写了一段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,让财富留在乡村里”的动人故事。
一、归巢:带着实验室的“方程式”破解乡土难题
2019年的浠水,正值蛋鸡养殖产业蓬勃发展,全县蛋鸡存栏量突破千万只,“全国蛋鸡养殖大县”的招牌越擦越亮。但光鲜背后,一个棘手的问题却让乡亲们愁眉不展:每年超30万吨的畜禽粪污堆在村口、田边,夏天臭气熏天,雨天污水横流;与此同时,随着黄冈食用菌产业崛起,每年产生的百万袋废弃菌棒随意丢弃,成了“生态包袱”。“这些东西处理不好,不仅污染环境,更是浪费资源啊!”每次从武汉返乡,看到这一幕的毕诚都揪心不已。
彼时的毕诚,在武汉一家知名化工企业从事研发工作,是亲友眼中“有出息的城里娃”。但乡土的呼唤、环境的痛点,让他内心的种子悄然萌发:“大学学的化学知识,难道只能在实验室里出数据?农业废弃物里藏着化学原理,更藏着乡村的希望!”这个念头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,最终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:辞职回乡,用化学智慧解决农业难题。
“放着好好的白领不当,回农村‘捡垃圾’?”面对亲友的不解与劝阻,毕诚却异常坚定。2019年秋,他带着多年积蓄,联合3位志同道合的伙伴,在浠水县关口镇陈桥村租下45亩闲置荒地,自筹资金800万元,加上政府返乡创业扶持资金,总投入1300余万元,创办了湖北九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。动工那天,他站在荒草丛生的土地上,弯腰抓起一把土说:“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该有价值,我要让化学方程式在这里开花结果。”
二、破局:用科技“引擎”驱动循环农业落地生根
“搞农业不是‘看天吃饭’,得靠科技‘顶天立地’。”这是毕诚挂在公司墙上的标语,更是他的行动指南。公司刚起步,他就顶住资金压力,拿出300余万元建起标准化研发中心,配齐土壤养分检测仪、有机肥腐熟度分析仪、重金属快速检测设备等全套仪器,还专门聘请2名化学专业技术人员驻场研发。“没有过硬的技术,处理废弃物就是‘纸上谈兵’。”他说。
粪污处理的“臭味难题”是第一道坎。传统堆肥方式不仅效率低,刺鼻的氨气更是让周边村民怨声载道。毕诚带着团队泡在实验室,白天在发酵车间记录数据,晚上在灯下查阅文献,反复试验生物除臭菌剂配比、化学喷淋药剂浓度、物理吸附材料选择。经过3个月、上百次试验,终于研发出“生物除臭菌+化学喷淋塔+物理活性炭”三管齐下的除臭技术:先通过生物菌剂分解异味源,再用化学药剂中和残留气体,最后用活性炭吸附微量气味。技术落地那天,周边村民张大爷特意来厂区查看,笑着说:“以前路过都得捂鼻子,现在站在门口都闻不到臭味,小毕这技术真管用!”
单打独斗难成气候,毕诚主动“攀高枝”。他带着项目计划书回到母校黄冈师范学院,寻求化学与化工学院专家支持;又多次奔赴武汉轻工大学,对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团队。高校专家带着“秸秆高效降解菌株筛选”“菌棒纤维素转化”等专利技术入驻企业,共同攻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。2024年,“湖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”在公司挂牌,5名高校专家常态化驻场指导,让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线产品。
如今,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:两条3000立方米的发酵槽有序运转,链板式翻抛机每小时翻动200吨物料,自动化包装线将有机肥精准分装。企业已具备日处理农业废弃物300立方米、年产有机肥10万吨的能力,从“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”到“秸秆肥料化利用”,从“菌棒基质转化”到“有机肥精准配方”,科技让每一份废弃物都实现了“华丽转身”。
三、兴村:让“生态包袱”变成乡亲的“致富法宝”
“别人眼里的垃圾,在我这儿都是宝贝!”毕诚的办公室墙上,挂着一张密密麻麻的“合作地图”:50多个红点代表蛋鸡养殖场,30多个绿点标注着食用菌合作社。为了说服养殖户合作,他带着检测报告跑遍全县养殖场。在毕诚的推动下,“集中处理+定向供应”的模式在浠水全面铺开:养殖场的粪污、合作社的废弃菌棒被统一运至公司,经科技处理后转化为优质有机肥,再定向供应给周边种植基地。每年200万只蛋鸡的粪污、300万袋废弃菌棒被“吃干榨净”,转化成的有机肥让农田更肥沃。浠水县巴河镇种粮大户2022年使用公司有机肥后,水稻亩产提高15%,稻谷蛋白质含量提升2个百分点,“用这肥料种出来的大米,收购价每斤高2毛,一亩地多赚300多块!”
公司二期项目投产后,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线已启动;三期项目正规划建设绿色种养示范基地,预计全部投产后年消纳农业废弃物将达60万吨,带动200余户农民年均增收超3万元。“畜禽粪污—有机肥—绿色种植”的循环产业链,在浠水大地画出了乡村振兴的“同心圆”。
四、筑梦:用初心温暖乡土共赴富裕之路
“让每一寸土地焕发生机,让每一位农民过上好日子。”这句话被毕诚贴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,更刻在他心里。致富不忘反哺乡亲,毕诚把公益当成企业的“必修课”。2021年底,得知江西赣州脐橙种植基地因疫情滞销,他二话不说自费7万元买下800箱红心脐橙,雇车运回浠水,挨家挨户送到村里600多户困难家庭手中。拿到脐橙的独居老人刘奶奶抹着眼泪说:“这辈子没吃过这么甜的果子,小毕比亲人还贴心。”
每年春耕时节,“送肥下乡”成了毕诚雷打不动的约定。2022年至今,公司已向本地农民免费赠送200吨商品有机肥,价值超60万元。“这些肥料送给最需要的农户,让他们的土地也能‘吃上营养餐’。”毕诚说。在他的带动下,周边5个村发展起绿色种植基地,村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施肥技术,更尝到了生态农业的甜头。如今,湖北九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浠水县规上企业、黄冈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,毕诚也先后荣获“浠水县乡村振兴青年先锋”“黄冈市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”等称号。
“乡村振兴的舞台太大了,我只是刚迈出第一步。”站在金色的稻田边,毕诚望着远处运转的生产线,眼里满是憧憬。从化学实验室到乡村田野,从个人创业到带动共富,他用青春与智慧证明:把科技种进乡土,把初心留给乡亲,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更加绚烂,共同富裕的道路定会越走越宽。
浠水官媒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MS0IE3xfTgHuayIi7Ud5g